8月31日,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年中考”交卷季收官,至此,2025年上半年山西A股上市公司业绩全部披露完毕。经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梳理,2025年上半年,山西41家A股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570.9亿元,相比于上年同期减少228.6亿元,降幅8.17%。其中,16家上市晋企的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另外,41家上市晋企净利润总额为203.07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减少55.07亿元,降幅21.33%,其中,25家上市晋企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8家晋企上半年营收超百亿
根据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上市晋企共有8家。在营收榜上,太钢不锈以上半年459.67亿元的营业收入居于上市晋企首位,成为“营收王”。
8月29日,太钢不锈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59.67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下降7.54%;尽管公司总营收有所收缩,但经营业绩却明显提升,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大增182.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16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5721.35万元,不仅实现扭亏为盈,且增幅达652.96%;基本每股收益为0.069元/股。
202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供给需求双降,因国家宏观调控利好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碳钢热轧卷板盈利能力改善,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有所提升,不锈钢受到购销两端挤压盈利能力减弱。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不锈钢主要原料价格上涨,但产品价格下跌,购销价差进一步受到挤压盈利能力减弱。太钢不锈虽然已经形成了高效节能长寿型钢铁产品集群,品种、质量、研发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公司的经营质量在某些方面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财报中,公司上半年总营收呈下降趋势。
不过,半年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太钢不锈加大高精尖特产品研发力度,同时,瞄准全球不锈钢产品与技术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下游行业用钢新需求,发挥全流程不锈钢生产工艺优势,全力推动前沿产品、“卡脖子”使命类材料和重点领域迭代升级用钢精品的研发,大力拓展产品应用新领域,实现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其中,“手撕钢”再突破,高温超导基材用精密箔材和掩膜版用精密箔材首发,实现此类材料的国产化;全球首发海上光伏支架用不锈钢,引领光伏支架材料升级换代;攻克不锈钢特厚板机械性能控制难题,单板最大厚度达150mm、极限单重28吨,创下全球同类型产品交付规模新纪录。公司智能化改造持续升级,构建起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慧制造体系和数字化经营管控体系。
除太钢不锈外,值得关注的还有科新发展,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科新发展营业收入为1.29亿元,同比增长319.15%;归母净利润为2289.72万元,同比增长424.9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15万元,同比增长95.54%;基本每股收益0.09元,无论是营收增幅还是净利润增幅,均位列上市晋企首位。
煤价下行致煤炭股业绩承压
今年以来,由于煤价下行的拖累,煤炭板块上半年业绩总体下行,山西板块中的煤炭类企业同样未能例外。其中,包括潞安环能、山西焦煤、晋控煤业、华阳股份、山煤国际、永泰能源、兰花科创、山西焦化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净利润均出现明显的负增长。其中,山西焦化的净利润同比降幅最大,达到142.18%。
8月26日,山西焦化交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降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仅为32.26亿元,同比下滑18.23%;归母净利润亏损7761.11万元,同比暴跌142.18%;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8816.43万元,同比下滑151.04%,基本每股收益降至-0.0303元/股。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5.64亿元,现金流压力凸显。半年报指出,上游原料价格持续走低,下游钢铁行业需求疲软,对中游焦化企业形成“双向挤压”。公司焦炭产品占营收63.52%,化工产品占35.95%,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使公司在市场波动中缺乏缓冲空间。山西焦化在半年报中透露,已通过精益成本管控和科学营销管理“推动公司稳健可持续发展”。
除山西焦化外,兰花科创和永泰能源的净利润降幅也分别高达 89.58%和89.41%。其中,兰花科创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下降26.05%;归母净利润5747.78万元,同比下降89.58%;基本每股收益0.039元。截至中报发布,该股股价较年初已下跌26.7%。
永泰能源上半年则实现营业总收入106.76亿元,同比下降26.44%;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89.41%;扣非净利润9967.6万元,同比下降91.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26亿元,同比下降10.24%;报告期内,永泰能源基本每股收益为0.0058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入7月份以来,焦煤价格触底回升开始上涨,这将有利于永泰能源的煤炭业务利润修复。
对于煤炭行业的走势,山西证券相关人士分析,7月市场对涨价本身存在预期,但市场定价“超预期”。超预期来自对“反内卷”后政策转向所带来的弹性空间,反内卷最终目标还是拉升通胀水平。7月基本面相对配合,其中动力煤上涨相对温和,炼焦煤走势更强,基本面走势尚未超出市场预期,但市场在7月底开始上调夏季价格预期,因此煤炭股价大幅提升。8月市场在提升预期后更加关注政策兑现和供需情况,无论产业市场还是金融市场对于利好的敏感度都有所增加。预计煤炭价格年内低点已现,下半年价格大概率不会回踩。在煤炭层面,反内卷不等于供给侧改革,预计力度将比供给侧改革更加温和。一方面煤炭并未进入十大限产行业,另一方面当前行业尚未触发债务风险。未来除了限制超产、安监升级等措施外,前期预核增产能到期或将核减,因此产能和产量均存在收缩预期。本轮反内卷虽未重点提及煤炭,但产业端存在一定“跟风”行为,关注这种倾向或将引发“温和风暴”。
锦波生物市值领跑北交所
8月11日晚间,北交所第一高价股、重组胶原蛋白龙头锦波生物发布2025年半年报。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增长42.43%;归母净利润为3.92亿元,同比增长26.6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87亿元,同比增长27.56%;基本每股收益3.41元,同比增长26.77%。公司表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预计总派发金额为1.15亿元。尽管业绩增速放缓,其盈利能力仍持续领跑北证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总共有7家北交所公司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其中,贝特瑞以约4.7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成为“盈利王”,开发科技和锦波生物分别以3.95亿元和3.92亿元紧随其后,跻身“亿元俱乐部”。
而截至8月11日收盘,锦波生物的市值达368.24亿元,坐稳北交所“市值一哥”的交椅。公司股价表现持续强势,截至当日,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01.92%。
不过,业绩报告也显示,锦波生物的业绩增速正在放缓。该公司曾以“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的光环缔造增长神话。2021年-2024年半年报显示,其营收增速均超50%,扣非净利润增速最低43.36%、最高达1732.69%。但在2025年上半年,这一势头显著放缓:营收增速从2024年同期的90.59% 降至 42.43%,净利润增速从193.34%骤降至26.65%,双双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
锦波生物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完成了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溶液、凝胶三种剂型的原材料及产品开发,开辟了生命材料全新赛道。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公司持续转化核心技术,新取得发明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取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4项,完成人体胶原蛋白原子结构解析1项(9UFG)。
值得一提的是,锦波生物在今年上半年获得3家机构投资者青睐。公司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平安银行-银华心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商银行-中欧阿尔法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新进为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量分别为8.24万股、56.57万股和53.28万股。
截至9月9日收盘,锦波生物报304.30元,市值350.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