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启动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平阳印染、惠畅老粗布、晋城乔氏珐华等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功入选,郭素琴、余艳平等9位传承人与刘昂、许悦等艺术家结成帮扶对子。
计划如何实施?以“造血式激活”为核心策略,搭建起跨界合作平台。平台将紧密联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力求打造出全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策略、平台、作品协同发力,激活山西非遗传承与发展活力。
“造血式激活”,激活的是我省非遗传承人才培育一池活水。非遗传承的核心在于“人”,而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乏人一直是困扰非遗保护工作的难题。该计划瞄准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聚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各方力量,进一步扩大了非遗传承创新的人才方阵,更为年轻人参与非遗事业提供了可行路径,促进非遗技艺传承从被动接收走向主动加入,从“输血”走向“造血”,夯实人才保障。
跨界合作平台,赋能非遗持续创新,融入现代生活。非遗的生命力体现于能否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过去,有些非遗项目因与现代生活融合不足,逐渐被边缘化。计划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打造跨界合作平台,调动各界携手开展合作,艺术家可通过艺术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艺术内涵;设计师可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开发出符合当代审美和需求的文创产品,带动日常消费、文化体验,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打造全新作品,背后是全方位打造“山西非遗”品牌,提升山西非遗影响力的使命担当。山西是非遗大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2项、省级代表性项目1173个,这为创新打造非遗作品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和走进甚至爱上“山西非遗”?计划聚焦品牌力量,以专业培训及帮扶、举办艺术展览和打造多元传播矩阵等举措为抓手,推出更多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全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擦亮山西非遗品牌。
愿景绘就,未来可期。相信随着计划的深入推进,山西非遗必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