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法官暖语调解化坚冰
工伤纠纷圆满解决暖民心
“通过秦云丽法官来回调解,我直接拿到了工伤赔偿款,终于可以安心做康复训练啦!”签完赔偿协议、收到赔偿款的郝女士,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这泪花里饱含着对公正的感激、对未来的期许。近日,新绛县社会治安综治中心成功化解一起工伤赔偿纠纷,以高效、温情的调解工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便捷与温暖。自8月底运行以来,该综治中心凭借科学的功能分区和法治化的业务流程,实现了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运行仅月余便收获群众广泛赞誉。
工伤突袭引纷争,仲裁诉讼陷泥沼。郝女士是某公司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日常工作中她兢兢业业、勤恳付出。然而,一次意外却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工作时不慎被机器切断右手拇指、食指,瞬间鲜血染红了工作台,钻心的疼痛让她几近昏厥。公司却以郝女士系第三方劳务派遣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无奈之下,郝女士向劳动仲裁庭申请确认劳动关系,期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仲裁庭经过详细调查和审理,支持了郝女士的诉求。但公司不服仲裁裁决,一纸诉状将郝女士告上法庭,请求判令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这一来一往的诉讼,让郝女士陷入了漫长的维权困境,身心俱疲的她,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焦虑。
仲裁前置明方向,争议焦点速厘清。案件进入诉讼阶段后,承办法官秦云丽没有丝毫懈怠,迅速行动起来,直接前往劳动仲裁庭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得益于新绛县委政法委的协调推动,县人社局劳动仲裁中心和县人民法院龙兴法庭整体进驻综治中心,办公场所相邻,为高效协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双方工作人员经常就劳动争议案件展开深入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针对郝女士一案,法官与仲裁庭工作人员围绕劳动关系认定、工伤判定、伤残等级、保险待遇、工资发放及社保缴纳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细致探讨,形成了详细的问题清单。这一清单如同一张精准的“地图”,为后续的调解工作指明了方向,让复杂的纠纷逐渐变得清晰明了。
释法说理暖人心,联动调解促和解。书记员致电邀请郝女士来综治中心调解时,电话那头传来了郝女士激动而又带着哭腔的声音。想到自己为公司辛苦工作,却因公司怕赔钱而不被承认劳动关系,她的委屈和愤怒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书记员、法官助理、法官轮番上阵,耐心倾听她的诉求,用温暖的话语安抚她的情绪,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让郝女士平复了心情,并约定了调解时间。
调解当天,法庭内气氛严肃而又紧张。法官首先向双方当事人详细释明了劳动关系的认定条件和工伤的认定标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讲解得清晰透彻。随后,与仲裁庭的工作人员一起,就郝女士的伤残等级如何认定、工伤保险待遇如何计算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在质证环节,法官引导双方交换证据,某公司当庭无法反驳法官的释明意见,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最终,某公司表示愿意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为调解成功迈出了关键一步。
调解成功暖民心,一站式服务绽光芒。在承办法官秦云丽的主持下,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了合意,并签订了《工伤赔偿协议书》。某公司一次性支付郝女士工伤各类赔偿款共计125000元。当郝女士接过赔偿款的那一刻,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咸咸的泪水”早已化作“甜甜的泪花”。这起工伤赔偿纠纷的成功化解,不仅让郝女士的维权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让多起后续的仲裁案、诉讼案得以终结,避免了郝女士陷入官司缠身的困境。
此案的成功调解,完美诠释了新绛县综治中心“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工作理念。在这里,群众无需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只需在一个地方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在这里,司法释明工作既有“温度”又有“力度”,让群众在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司法的关怀与温暖。
特色机制筑根基,和谐劳动关系启新程。新绛县委政法委积极发挥协调推动作用,创新工作模式,将县人社局劳动仲裁中心和县人民法院龙兴法庭整体进驻综治中心,实现了办公场所的相邻布局。这一举措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了高效协作的工作机制。
对于劳资纠纷案件,实行仲裁前置、法庭兜底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调解、仲裁、审理“全流程”对接。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遭遇纠纷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又为企业规范用工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用工环境。它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新业态劳动关系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绛县综治中心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在未来的征程中,它必将绘就更加绚丽的司法为民新画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强大的力量。
作者:杨俊荣、李鹏辉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