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和把握当前形势,并对2023年生态环境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提出,2023年,要以指标完成“论成败”,以群众感受“说结果”,理直气壮推动减排治污,真刀真枪推进减排治污,做到“六个减排、六个治污”。
以结构调整促减排,大力推动源头治污。持续加大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力度,为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奠定基础。
以科技创新促减排,全力加快“数智”治污。今年,要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产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全流程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和深度治理,加大锅炉、炉窑、移动源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推动特色产业集群清洁化生产整治提升,为传统产业赋智赋能。要强化数字产业化与污染治理有机衔接,以数字化改革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以严格监管促减排,持续深化铁腕治污。始终把严格监管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强化斗争精神,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用重典、出重拳,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以总量控制促减排,积极倡导全民治污。持续开展美丽山西全民行动,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碳普惠机制,实现公众减排量多元消纳,做到治污人人参与,减排人人有责。
以制度优化促减排,探索强化机制治污。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实施大气、水、土壤、固废等环境要素补偿机制,让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真正用政策、用经济手段促进减排治污。
以工程建设促减排,持续推进产业治污。从生态环境治理需求出发,聚焦短板弱项,以大工程推进大治理,谋划做好重大项目储备、申报和实施。要协同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和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发挥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工程牵引作用,做大做强上下游产业链,推进低碳环保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会议提出,2023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确保达到37微克/立方米,冲刺3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控制在10微克/立方米以内;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移,争取月月全部退出倒数后10名;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0%,劣Ⅴ类断面确保“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9%,完成国家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考核指标。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