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山西有3家博物馆晋升为一级博物馆,7家博物馆晋升为二级博物馆,7家博物馆晋升为三级博物馆。其中,大同市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跻身“一级”行列。
或许很多人好奇,一级博物馆到底是什么?对于老百姓来说,有这些一级博物馆又意味着什么?对此,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你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怎样“百炼成金”的。
过五关斩六将 评审标准极其细化
博物馆评估定级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但是其评判标准评估体系很严格。通俗点说,就像在“闯关”。
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尚再秀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评判标准是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评比,不仅要有硬件的评选,也要有综合软实力,比如科研成果,对公众提供的展陈服务和社会宣教服务等,然后根据分数将博物馆从高到低,依次划分等级。
“评估标准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个大块里面分若干小项,每个小项里面都规定了一定的分值。比如综合管理、基础设施项是200分,藏品管理、科学研究项是300分,在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项中,分值就占到了500分。”山西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表示,在整个博物馆测评体系中,更重视博物馆为公众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也就说明,一个好的博物馆,一定要给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宣教服务,这样才能体现博物馆的服务价值和能力。”
此外,据尚再秀介绍,今年的评定标准也有了一些变化。往届,比较注重博物馆藏品的数量,但本次评选,更多地注重了文物藏品的活化利用,让这些深藏在库房的文物真正地活起来,提高文物藏品对外交流和展示的能力,由此鼓励在博物馆里培养出一批策展人。
夯实基础是主旋律 一级馆未来还有“新挑战”
迄今为止,山西获评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共有6家,对于公众来说,能在这样等级标准高的博物馆里尽享文化成果是种享受,但对于博物馆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更高的起点。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的“前辈”,张慧国说,评定成国家一级博物馆,还要继续夯实基础,毕竟基础决定高度,只有把基础扎实了,才能越走越远。“每隔三年,中国博物馆协会还要对博物馆进行运行评估,量化的指标会不同,更注重博物馆在运行过程中的成果,比如举办展览的数量、教育活动的成绩等等。”在张慧国看来,山西的博物馆要想有长足的发展,一定要在博物馆藏品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好文章,在深度挖掘和研究藏品背后故事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举办展览和宣教活动,让文化成果惠及民众。
“晋字号”国家一级博物馆 不拘一格且百花齐放
本次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新秀”分别为:大同市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和临汾市博物馆,作为地市级博物馆以及行业类博物馆,这三家馆不拘一格且各有特色,值得我们让具体行动和思想灵魂来一次文化之旅。
大同市博物馆:9座分馆组成强大“矩阵”
大同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大同市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宣传、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专门机构。2009年,该馆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在其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打造博物馆特色,推出了“总分馆”制,以大同市博物馆为引领,相继开放了9家分馆,力求全面呈现大同的历史和文化。
大同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珍贵文物3372件,其中一级文物251件,二级文物297件,囊括了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其他金属器、字画、文献、经书、货币、石器石刻石雕、玻璃器、玉器、漆木竹器、纺织品、化石及珠宝料器等31个大类。民族融合是大同城市文化的灵魂,是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各时期的藏品充分印证了大同的地域特色。此外,在文物展示陈列方面,充满了艺术感,“金字塔”式样的展陈效果,陶俑矩阵式的陈列,都为博物馆赋予了鲜活的灵魂。其中“陶俑阵”,更是国内迄今为止北魏时期阵容最大的俑阵。
为了盘活博物馆的家底,大同市博物馆相继以专题形式开设了9家“分馆”,从古代铜造艺术、到辽金元民族融合,从北魏明堂遗址博物馆到红色记忆馆等,用不同的主题,彰显了历史文化价值,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外文物交流和展示过程中,大同市博物馆更是积极探索,向国内外输送了北魏时期的相关展览,极大宣传了大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
山西地质博物馆:地大物博的“百宝盒”
山西地质博物馆是一座集地学研究、地质标本典藏、展示、地学知识宣传和普及于一体的自然类地学博物馆。
作为一座开放不久的博物馆,该馆硬件设施非常完备,而且作为行业类博物馆,更是对山西地质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拓展。该馆馆藏标本总数51068件,包含地质资料成果13638件、地勘实物地质资料21220件、古生物岩矿标本16210件。藏品种类齐全,古生物藏品独具特色,体系完整,从新元古代到新生代,几乎没有缺失,尤以中生代的化石数量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收藏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化石标本不仅数量多、物种丰富、延续时间长,更有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山西山西鳄和择义王氏鳄等化石标本,基于这些标本,山西地质博物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研究已跻于国际一流水平。
山西地质博物馆基本陈列可以概括为“一馆一园”。以“表里山河”为主题,由《穿越时空》《远古物种》《大地宝藏》和《物华天宝》四个展厅组成,分别展示了山西地质历史、生物演化、矿产资源、矿物岩石四部分内容。“一园”,即“晋地宝藏”标本园,共展示标本150块,让游客信步徜徉,所见即科学,所见即知识,所见即文化。
临汾市博物馆:在这里认知“最早山西”
人类从远古走来,在黄土高原,在汾河谷地留下了串串足迹……要想追溯“最早的山西”,临汾博物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该馆藏品总数量为15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4件,馆内展陈按照时代轨迹排列,分为“远古足迹”“最早的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四大主题。时间跨度从远古到民国时期,全面展现临汾这座城市的血脉灵魂。
作为一家综合性博物馆,该馆于2018年全面建成开放,在硬件设施上都非常完备,在现代化博物馆打造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在展陈手段上,随处可以见到亮点和特色。几十件青铜器组成的“鼎阵”,上百件陶器组成的“鬲阵”,大块光影的运用,打破隔断与封闭的线性禁锢的展陈方式,到处给人震撼和耳目一新的感觉。而通过视频、体验、浸入式的科技手段,该馆更是打破了常见的“千馆一面”模式。
自开馆以来,临汾市博物馆累计参观人数高达240万人次,各类文化类展览百花齐放,更与多家博物馆形成展览交流,展示各方文化,为临汾当地的文化输出和输入做了大量贡献,社会影响力日深,已经成为临汾市的文化地标。
说了这么多,你是否对这些博物馆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呢?那么就不妨走进这3家博物馆,一起去和历史对话,感知人类的历史和文明。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