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地方。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居于泽州盆地中央;历史悠久,可上溯至上古“三皇”时代;有康熙皇帝老师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华北最大的生态注入目的地王莽岭、赏月名山珏山、“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阳古镇等……这里,就是晋城。
晋城地处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三山的交界处,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水岭,由此形成了极为罕见的自然地理景观。雄峻的太行绝顶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岩溶洞穴,清澈的河湖飞瀑令人神往。
日前,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西晚报社共同推出的“谁不说俺山西美,金牌导游带您游”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晋城。3天时间内,采访团依次探访了皇城相府、王莽岭、珏山、大阳古镇等景区,并由山西省金牌导游王瑾携各景区金牌导游员(讲解员)联合推出了一场直播活动,带着广大网友线上游览晋城,云游景区好时光。据统计,时长130分钟的直播共吸引163.7万人次围观。目前,在一直播平台,搜索并关注“山西晚报”,即可回放观看直播全程。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文图,再次感受山水晋城的独特魅力。
皇城相府:风雨沧桑书写陈氏家族传奇
景区名片
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清康熙皇帝三十五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该景区集官宅民居、宗祠庙宇、园林书院、纪念性建筑、防御工事为一体,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艺术瑰宝,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金牌导游说
欣赏古代建筑瑰宝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清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
皇城相府城分内外。内城建筑主要分为祠庙、民宅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为避战乱而建。“斗筑居”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5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楼,名曰“河山楼”,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
外城“中道庄”,修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建筑布局严整,中轴对称,以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即大学士第为核心,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其中,“止园”占地11000平方米,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是相府主人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场所;“南书院”则是陈氏子弟学文习儒科举仕进的地方。
遨游中华字典博物馆
在皇城相府内,有一座中华字典博物馆,博物馆以收藏和展示语言类、社科类字典词典为主,也有少部分现代自然科学类词典。馆内现收藏展示有字典、词典共2万余册。其中,包括各种版本的古代字书和不少近代字典、辞典等海内外藏品。而《康熙字典》则是镇馆之宝。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圣旨编撰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该书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6年,共收录汉字470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目前,中华字典博物馆收藏的《康熙字典》各种版本数目已经达到128种。
博物馆由中国字典发展史展示和字典收藏两部分组成。从先秦始至本世纪,通过实物陈列加重点作品介绍,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展示了我国字典的发展演变过程。陈列物品包括原版字典和后来版本。收藏部分以中国字典词典为主,另设有“异言阁”收藏外国词典。
据了解,我国字典萌芽于先秦,奠基于两汉。自《说文解字》开字典之先河,历经魏晋南北朝承继和隋唐宋元发展,到明清渐至兴盛。《康熙字典》的问世,标志著中国古代字书发展达到高峰。
品评当地特色美食
在皇城相府内,您可以体会到山西一面百吃的地道,可以亲眼目睹宫廷传菜秀、欣赏宫廷格格舞,还可以品评陈府风味养生家宴。宴席间,再来口陈家自酿蜂蜜养生酒,岂不美哉!
除了宫廷宴的享受,当地百姓家的特色美食小吃也值得品尝:
阳城烧肝主要食材是新鲜猪肝,再配上大蒜一起剁碎,加入姜末、鸡蛋、玉米淀粉搅拌均匀,用猪花油包裹起来,先炸后蒸。上桌前,要切成5毫米的厚片,在油锅中炸成金黄色,装盘、撒上葱丝;
油糊角创制于唐代。据传那时有位将军远征,征战得胜而归,其怀孕的妻子用家乡特产黍米面,炸成油糊角犒劳丈夫。有趣的是油糊角里会分别包上了红豆馅和胡萝卜馅,红豆馅表示生男,胡萝卜馅表示生女;
阳城肉罐肉,罐似粗瓷,内敷细釉,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平稳、严密,能够适合煮、炖、焖肉的需要。肉罐肉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
北方人说起煎饼,可能会想到那种摊开的软黄薄饼,而阳城的小米煎饼不太一样,是用特殊模具制成的有点像甜甜圈一样的食物。阳城县昼夜温差大,当地人还有一种习惯,煎饼快熟时,在上面或打入鸡蛋,或撒上葱花,或放些红糖,再配一碗杂割(羊杂汤),老百姓的幸福生活都藏在这一餐一饭之中了。
——皇城相府金牌导游员 秦晋林
大阳古镇:古风市井 九州针都
景区名片
大阳古镇位于晋城市泽州县西北方,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晋设此为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古镇因煤而兴、因铁而富、因官而显、因针而名,“九州针都”“三晋一镇”“飞燕故里”“阳阿侯国”“煤铁之乡”“仕官之乡”“礼乐之乡”都是其别名。
大阳古镇拥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明清古镇,被诸多游客称之为“活着的古镇”。大阳古镇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金牌导游说
走一走大阳老街 转一转72条小巷
大阳古镇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九十三个阁,九市八圪垱,上下两书院,老街五里长。”这首歌谣是当地人对大阳古镇盛大布局的总结。大阳古镇分为东大阳和西大阳两部分,古镇依山傍水,村庄沿着阳阿河呈东西走向排列,从高空俯瞰古镇,形似一只灵龟,东西走向是“五里长”的老街,南北以鱼骨式分散了大大小小的巷子72条。
大阳老街是大阳镇的主干道,也是整个古镇的中轴线,其总长度达到了“五里长”,这样的长度在山西省的古镇、古村落中名列前茅。古朴幽邃的古街犹如一条蜿蜒的游龙,贯穿大阳东西,汤帝庙、资圣寺、关帝庙等公共建筑沿老街分布,古民居院落群位于街巷内。大阳老街至今依然是古镇最繁华的街道,街道上商户鳞次栉比,两旁的古建筑基本上都保存完好,大多数店铺的门口还是石墩、石柱、石门槛,门窗仍保留着旧时的模样。由于镇政府位于东大阳,所以老街以东要更繁华一些。沿着老街走到老街西侧,这里不如东侧繁华,但更有宁静古镇的感觉,连路面都变成了古朴的石板路。
鱼骨状道路骨架的小巷都始于老街,向南北延伸,直到古镇边界。这些小巷在老街上的入口处都很特别,常是一个阁楼,阁楼上的匾额注明街巷名称,作为每个路口的地标,阁楼上的匾额题字除了街巷名称,还有很多充满了人文气息,如“白衣阁”的四个洞口上的匾额题字分别为“毓秀”“钟灵”“道路”“来业”。镇内古时有东西南北四个门阁,上面的匾额分别有“东作”“南讹”“西成”“北钥”的字样。
逛一逛古民居庭院 赏一赏明清建筑群
大阳古镇自古多官商宅邸,历经千年更迭,极具规模,现存34万平方米古民居,多为明清以来的建筑。这些古民居大都沿老街南北两侧分布,院落之间形成狭窄幽静的小街巷。古镇的繁华盛世远去,却留下了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大阳镇因此被建筑专家称之为“三晋第一镇”“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
古镇民居主要以四合院为主,由于战争的影响,四合院在防卫功能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受到风水观念的影响,还出现了一些三合院和九宫八卦式格局的院落。大阳的古民居,套园特别多,房连房、楼接楼,空隙非常小。这与北方平原地区的四合院落迥然不同,属于典型的北方山区式庭院。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张家宅院是大阳古镇现存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其大小院落多达40余座,房屋2000余间,这2000多间房屋有一个入口就可以串联起来,形成封闭式的张家宅院小城堡。张家宅院是明万历年间张都堂张养蒙的府邸,张养蒙是泽州县才子,明万历年间中进士,后入朝为官,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敢于向皇上谏言,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张家宅院的主宅位于东大阳明清老街中段建兴巷东侧,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院落,院落东西向宽约22米,南北向长约54米,规模宏大,是该院落群中等级最高的宅第院落。
想要感受大阳古镇古民居建筑规模和特色,段长官院、裴氏院落、孟天官府、棋盘院等都是不错的游览地。
看一看古法制铁工艺 听一听悠长《卖针歌》
大阳古镇是中国冶铁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成为北方各诸侯国制造兵器所需生铁的重要产地,“陆断牛马,水截鸿雁”的阳阿宝剑就产于此地。明清时期,大阳手工制针业出现,其制针的工艺有72道工序,所制的铁针,质量优异远销海外,自古享有“冶炼之乡”“九州针都”之美誉。大阳的先人可谓是“文能制针、武能铸剑”。不妨走进古法制铁馆,感受大阳冶铁、手工制针的传统工艺。
古法制铁馆是大阳古镇一个集冶铁、铸铁、打铁、锔匠、补锅匠、制针、卖针歌、钉缸歌等说唱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非遗手工艺、民俗传承基地。在这里,游客可以观看古法坩埚冶铁工艺,欣赏一件件用于祭祀、生活、生产、装饰、兵器的铁器,还可以亲自抡抡大铁锤,体验一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来到大阳古镇,游客还可以观看手工制针技艺,尤其是最精细的几个制针工序。例如,炒针,用木炭、豆豉、沙、土,加入坩埚待坩埚内冒烟,针渗碳就完成了,由最初的熟铁变成了钢,极为精密的工序还有敲针鼻、凿针眼、去毛刺、磨针尖等。“小小钢针做得精,卖遍天下四大京。东京卖到汴梁地,西京卖到长安城,南京卖遍应天府,北京卖遍顺天城。”来到大阳古镇,一定要听听《卖针歌》,感受一番明清时期大阳商人们唱着《卖针歌》走南闯北,将一枚枚钢针卖到千家万户的场景。
——大阳古镇旅游景区金牌导游(讲解员)赵燕妮
王莽岭风景区: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
景区名片
王莽岭风景区位于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境内,因西汉时期王莽赶刘秀到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王莽岭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最高海拔1700米,最低处300米,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驻足山顶,太行雄姿尽收眼底,中原大地举目可睫,境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6%,暑期气温保持在18℃—20℃之间,素有“清凉圣境”之美誉。山上山下气候迥异,气象变化万千,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胜地。
金牌导游说
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身处晋城,欲一览太行风光的雄奇壮美,自然不能错过王莽岭。
王莽岭景区北临上党盆地,西与晋城毗邻,东南俯视冀豫平原,四面皆低,唯其独尊,是太行山脉与中州平原断裂地质带地貌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诱人,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险峰峻岭、奇峰怪石、云海、日出、挂壁公路、红岩大峡谷、立体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有“清凉圣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等美誉。
王莽岭景区主要有四大特色。
一是地貌奇特,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且地理位置条件优越,亲临王莽岭,既能远望千里平原一眼收,还可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心灵意境;
二是天象奇特,与泰山、海边相媲美的日出,与黄山见高低的云海,与长白山比美的雾凇冰挂;
三是生态优良,景区内气候凉爽,动植物资源丰富,遍地中草药,身临其境让人一扫疲惫,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是挂壁公路,锡崖沟村民不甘闭塞,向大山宣战,三代人艰苦奋斗30年,用原始的方法、简陋的工具,在悬崖峭壁上凿通了一条“之”字形挂壁公路。2009年,锡崖沟挂壁公路成功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
——王莽岭风景区金牌导游员史思雨
游览提示
1、游览线路推荐
上午:卧龙场—好汉坡—锡崖沟挂壁公路—不了情—宗臬面壁—龙脉龛—灵芝女—双面峰—百变灵石—壮汉把关—太行雄风—幽径听涛—山顶。
下午:游龟鸵峰—鹿鸣岭—石库天书—天授兵书—三猩峰—抚云路—刘秀跳—方知崖—太行山观日台—袖珍石林—草庐—琴台—勒马崖—佛光岭—灵芝石。
2、王莽岭美食众多,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玉米面饸饹、玉米面窝窝头、山韭菜小凹馍等均有出镜。
珏山旅游风景区:千年古刹赏“双峰捧月”
景区名片
珏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晋城市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由珏山景区和青莲寺景区组合而成,两景区相依相偎,上有珏山双峰揽云,下有丹河碧波荡漾。珏山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其势之凌峥,可与华山的奇伟峭险、武当山的秀美风光相媲美。奇山、秀水、雄刹、古观、名木、山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自古被人誉为“晋魏河山第一奇”。2009年,珏山旅游风景区入选“中国百佳避暑名山”,获评“国家4A级景区”“省级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
金牌导游说
镶嵌在太行山上的一对碧玉
珏山又名角山,其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一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这里自然景观迷人,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这里人文内涵丰富,寺、观、殿构筑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自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双峰间建起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等。
珏山的建筑依山势而筑,殿角飞椽于绿树花草中若隐若现。游历于珏山之中,无处不在的石刻碑碣,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唐代诗人杜牧、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陈廷敬等在此游历后均留下了诗篇。珏山脚下,丹河从这里流过,宛如银色的飘带缠绕,呈现出一派深山藏秀的桃源佳境。不仅如此,珏山在东汉时就被辟为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有“中国道教圣地”之称,自古就有“南武当、北珏山”的美誉,这里与武当山同奉真武帝君,文化渊源一脉相传、异曲同工。
此外,珏山被誉为“中国赏月名山”,“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创建珏山一天门记》碑文曰:“每年八月望,月自中出,谓之珏山吐月,亦游观之胜景也”。每年八月中秋之夜,一轮硕大的满月自珏山双峰间突涌而出,如水似银的月光将珏山周边的山、林、水、石泼泻得银光闪烁。而珏山双峰则被裹在轻纱似的月色中,勾勒出其绝美的形胜,朦胧迷离,隐约天宫。这就是历代咏叹的晋城名胜“珏山吐月”,又谓“双峰捧月”。为了使游客们更好地欣赏到“珏山吐月”,景区特意用五彩的霓虹灯将山上的一天门、二天门、龟山、长廊、金顶等景点装点得绚烂夺目,成为夜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藏于深山的赏月胜地
其实,“珏山吐月”的最佳观赏点并不在珏山之上,而在珏山对面的青莲寺款月亭内,珏山与青莲寺的结合,才能欣赏到完美的“珏山吐月”。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为北齐僧人慧远法师所建,位于珏山脚下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两处院落,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在上。
古青莲寺正殿现存6尊唐代彩塑,其造型洗练,恬静淡雅,丰肌秀骨,是唐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南殿今存彩塑12尊,为宋代塑像,殿内有唐、宋、金碑记各一通。寺内唐碑《硖石寺大隋慧远法师遗迹记》最为珍贵,碑首线刻弥勒讲经图,将唐代寺院全貌、山水、讲坛、佛殿刻于其上,为研究唐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新青莲寺为三进院落,寺内保存了多座宋代木构建筑,如藏经阁、释迦殿、罗汉殿、地藏殿等,虽然都经过了后代的重修,但木构件多数仍是宋代原物,保存了较多宋代的风格,整个上寺依山势而建,气势雄伟。寺内保存有宋代彩塑,其中释迦殿内4尊、地藏殿12尊、罗汉殿17尊。
此外,在古青莲寺东侧,有一处天然石壁,高20余米,刻“掷笔台”三个大字。相传,北齐僧人慧远法师于丹河之滨的硖石山腰创建寺庙,取名“硖石寺”,也就是最初的青莲寺,在这里,慧远法师一边讲经说法,一边为《涅磐经》精心注疏,历经数年,《涅磐经》终于完成。为了证明自己注疏准确可靠,他决定求上天验证。慧远捧书持笔沿山径而上,当他来到这块兀立山腰的石壁前时,决定在此告天,于是攀上石顶,将笔对天奉上,跪拜焚香,仰天高呼“吾注涅磐经现已功毕,若疏义契理,笔当驻于空矣”,然后掷笔苍天。于是,后人就称此天然石壁为“掷笔台”。
——珏山旅游风景区金牌导游员
游览提示
1、珏山山路陡峭,登山时请注意安全,宜穿胶底鞋、布鞋,不宜穿皮鞋。
2、体力不佳者可乘坐索道游览景区,随后可一路观景步行下山。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