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省政府旅游咨询专家 张世满
本网讯:近年来,山西全力推动三大旅游板块隆起,打造全省域文化旅游发展“331”新格局,稳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各项创建工作,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早日建成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围绕山西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日前,记者采访了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省政府旅游咨询专家张世满。他认为,全域旅游应从“点、线、面”三方面着手,是示范区创建成功的保障。
记者:山西的景区景点总量不算少,但重量级景点不够。据统计,全省有543个对外开放的景区景点,还有800多个乡村旅游点。请问张教授,“点”多而不强大——如何做强?
张世满:点的打造有两种途径:一是现有景区景点的强化,二是新景区景点的开发。相比较而言,显然前者见效要快些,而且风险较小,特别是市场条件较好的景区景点,通过扩容、提质,比较容易做到游客量增加、旅游效益提升,云冈、皇城相府、平遥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因此,做强现有景区景点是三大板块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
新景区景点的开发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有一定资源与市场基础而景区景点较少的区域,还是应该开发一些新的景区景点,特别是娱乐与文化主题公园类型。当然,开发前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谨慎上马,因为相对于前者,它的投资量与市场风险都要大很多。
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全域服务提升”。旅游景区特别是A级景区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按照山西省政府发布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方案要求对症下药,下力气加以改进与弥补,明显提升全域旅游“点”的硬件设施及管理、服务水平,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要义,毕竟游客首选要到达的是景区景点,如果连最基本的景区景点都做不好,何谈全域旅游。
记者: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交通是基础,这些年来,山西的大交通环境在持续改善,高速公路、高铁、机场航线在逐年增加。但是,山西大交通仍需改进。请张教授谈一谈,“线”不够长而且通达性不强——如何通畅?
张世满:山西旅游交通的瓶颈主要在于主干交通线与部分景区的连接不畅,以及相邻景区景点尤其是重要景区景点之间的道路交通联系困难,沿途服务配套设施等问题与短板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尤以三大板块核心区问题最为突出。而高铁站、机场与旅游景区对接不畅是新出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制约问题,省政府修建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含改扩建)主线、支线、连接线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而且要配套服务区、驿站、观景点、步道、营地等设施。全省按照“干线串联、支线循环、面上成网”的规划构建“城景通、景景通”的旅游路网格局,实现旅游交通与公共交通的共建共享。
除了公路交通,高铁与航空在旅游交通中的分量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游客会选择飞机+汽车和高铁+汽车的旅游交通方式。可以说,通过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服务提升,不仅要做到道路畅通,沿途服务区、驿站、停车场地、观景点应有尽有,而且设施齐备,更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良好的交通管理与服务,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
记者:全域旅游不仅要有好的景区景点,而且要有齐全设施、环境良好的旅游目的地。面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以及宜居宜游宜业不理想等。请问张教授,“面”广而不理想——如何改善?
张世满:要改善这种局面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现阶段来说,包含省会、市府驻地、重点旅游县城、旅游村镇等层面,应需分别对策。
省会太原作为全域旅游创建的中心,但是著名景区景点不多,龙头景区不强,旅游演艺与文创严重不足。只有这方面的空白与短板得到弥补,太原的旅游消费水平与品质才能明显提升。太原的全域旅游做好了,山西这个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创建才名实相符。
地级市构成山西全域旅游格局的框架支点,各市要对标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差距、短板,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问题,要硬件建设与软件改善并举,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旅游环境建设目标大步前进。
县城在全域旅游中扮演重要角色,应从“宜游宜居宜业”的环境建设入手,对标全域旅游创建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达到或接近验收标准。这是衡量山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优化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全域旅游,同时也是造福当地百姓的民生工程,而且首先受益并将长期受益的是本地居民,体现的是全域旅游“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