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廷清
邵梁俊
杨庆堂、杨子华、杨玉峰
牛紫璇
侯佳骁
感谢建设者 致敬奉献者
看似平凡最奇崛。平凡人总有不平凡的一面。平凡人有大故事。
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太焦段开通运营,郑太高铁全线贯通。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和欢乐的日子。山西晋东南,长治和晋城,迎来史上首条高铁,阔步走进高铁新时代。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郑太高铁开通之际,省委书记楼阳生第一句话是感谢。感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长期以来对山西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的大力支持。楼阳生书记特别感谢了为高铁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一线建设者、参与者、支持者和奉献者。
这条铁路之于国家,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对于山西、河南两省而言,大大缩短了晋东南、蒙西等地与中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极大便利了沿线群众出行,对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条不平凡的铁路。太原至焦作间的铁路史,历经屈辱的泽道铁路、饱经战乱的白晋铁路,到人民自己的太焦铁路,再到领跑世界的郑太高铁。这背后,是几代人的付出,尤其是几代平凡人的付出。
如果说路网建立犹如星河璀璨,那这背后的无数建设者、参与者、奉献者就是点点萤火,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真实到骨子里的朴素。这种朴素,让他们用双手和心血去坚守、去奉献,而这每一个坚守,都值得被看见。
请记住这些“凡人微光”,正是他们构筑了这条高铁背后最真挚动人的底色。
张临山
面孔1
老一辈民兵 肩挑背扛修太焦
郑太高铁首日开通的首趟列车上,一位耄耋老人收到了一条微信,那是上世纪最早修建太焦铁路的劳动场景图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筹备在太原至焦作间修建太焦铁路,那个时候条件真艰苦呀,我们是肩挑背扛修太焦啊!”老人叫庞廷清,今年82岁,是50多年前修建太焦铁路榆次段的民兵团团长。忆往昔,老人感慨万千。
“那是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修铁路,沟沟坎坎多,劳动工具也非常原始,一共有将近10万民兵参与了修太焦。交工时,太焦铁路的完成工程量是在209.5公里的路线上,经过了12个县市、建了26个车站、打了56个隧道、修了91座桥梁。”一个个数据庞廷清记忆犹新,他说仅榆次段就有4500名民兵参与修铁路,严寒酷暑,无所畏惧。
今天,郑太高铁武乡站向南不远,会与一条普速铁路交会,这就是太焦铁路。1974年初,太焦铁路全线建成,并于当年4月1日正式开通客运业务,1979年开始进行扩能改造,成为晋东南客货运输主要通道。
高铁与普速相交而过,交汇的是一段跨越时代的铁路记忆,以及两代铁路建设者的热血情怀。
面孔2
隧道开拓者 “豆腐”里面敢打洞
太焦高铁全线最后一条隧道——太谷隧道顺利贯通是在2020年5月18日。隧道的贯通为后续铺轨、四电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郑太高铁全线贯通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条隧道的打通用了4年多、1500多个日日夜夜。农历鼠年正月初三,负责该隧道的中铁十局太焦二标段的建设者们就已上岗,等待他们的是溢出泉带来的大涌水量。“由于地质构造复杂,隧道内突水涌砂情况频发,可以说是太焦高铁全线高风险隧道之一。”邵梁俊是中铁十局太焦项目二标段经理,他把施工比作在“豆腐”里打洞!
太谷隧道全长11.497千米,是太焦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为双线高铁隧道。隧道施工区域穿越断层28条,存在8处溢出泉和流塑粉砂层,日最大涌水量6.5万立方米。
都说“硬骨头”难啃,“软豆腐”好吃,但隧道施工却是“吃硬不吃软”。洞内岩石结构越硬,掘进就越快,反而好修。如果遇上富水粉砂地层,施工中就极易涌水、涌砂。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打隧道就像在“豆腐里打洞”“泥浆中掘进”。
“面对这块‘软豆腐’,我们全体参建者24小时施工,采取超前大管棚、帷幕注浆等措施,特别是130m的地表袖阀管深孔注浆为国内罕见,给‘软豆腐’加入‘固化剂’,让‘软豆腐’变成‘冻豆腐’。”回忆那4年的岁月,邵梁俊语调轻松,眼睛却蒙上一层水雾。
面孔3
铁路“杨家将” 四代接力终圆梦
杨庆堂、杨子华、杨玉峰三人一起时,很引人注目。这个“杨家将”,四代铁路人、三代火车司机。
第一代“老工匠”杨凤翔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致力于修复历经战乱的“万国”机车;第二代杨庆堂开上了国产蒸汽机车;第三代杨子华在职,是南同蒲线上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驾驶的“集大成者”;第四代杨玉峰参加工作后一年一个台阶,4年成长为电力机车指导司机。如今,杨玉峰顺利成为郑太高铁司机,圆了三代火车司机的“高铁梦”。
“我们杨家四代铁路人,有幸参与、见证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变迁,也收获和享受着中国铁路的发展成果。”杨庆堂与杨子华在郑太高铁的车厢里,还牵挂着正在开火车的杨玉峰。1960年,杨庆堂成为一名火车司机;1984年、2014年,他的儿子杨子华、孙子杨玉峰也都在杨庆堂的力主下,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杨玉峰快速进入状态,郑太高铁启程时,他说:“我延续的是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和对乘客生命安全的守护。”
面孔4
随车机械师 英姿飒爽保安全
凌晨3时40分,闹钟准时响起。12分钟,牛紫璇完成了从起床到出门的一整套程序。4时整,牛紫璇拖着拉杆箱来到动车调度室,开始出乘前的准备工作:接受安全检测,填写出乘日志,领取工具备品,检查摄像手电、对讲机,将2块备用电池装进口袋。
“备用电池从来没用到过,但是必须要备一份,这样心里才有底。”牛紫璇说。
4时10分,牛紫璇拖着拉杆箱来到动车组停车场,打开手电对即将出行的动车组进行全面检查。脚下是硌脚的石砟,头顶是静谧的夜空。
列车到站后,牛紫璇要利用旅客乘降的短暂时间,对动车组车顶受电弓、车身进行复查,确保状态良好。如果不是身着工装,人们很难相信这样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子居然肩负着动车组安全运行的重任。
12月12日,D4665次列车上,牛紫璇巡检餐吧设备,检查客室座椅桌板。纤瘦的身材,闪烁的大眼睛,“机械师”身份和制服的挺拔让她看起来又美又飒!她就是守护高铁安全的“贴身管家”,也是太原车辆段的随车机械师。郑太高铁调试以及试运行以来,她负责车辆的检修。
2018年12月,24岁的牛紫璇成为一名随车机械师。入职以来,对工作她不敢有丝毫懈怠。“保障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这是一项要求,也是一份责任,我能见证郑太高铁的顺利运行,是我的幸运,也是一份职责。”牛紫璇说,不论在什么样的岗位,热爱是动力,坚持是能力,认真的青春最可爱!
面孔5
电力“织”网人 护佑列车平稳行
12月12日,郑太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当天,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太焦铁路四电项目经理部一工区总工侯佳骁心情格外激动。他和公司其他同事一起,幸运地抢到了首发D4665次动车车票,在太原南站登上了这趟凝结着他们多少个不眠之夜辛勤汗水的高铁列车。
随着列车轻轻启动,车厢里发出一片“哇”的惊呼声。“太激动了!”侯佳骁站起身,拿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侯佳骁所在的四电项目经理部一工区负责太原南站到榆社西站的四电(即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及房建工程,从2019年11月中旬入场施工以来,他们克服冬季施工及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加快施工进度。特别是太原枢纽改造工程,因为涉及多条运营铁路线,施工难度非常大,所有改造施工均需在凌晨1:05至3:05有限的天窗点内进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区所有管理人员拧成一股劲,就连春节期间大家都坚守在岗位上。
跟其他乘客不同,侯佳骁此刻最关心的还是铁路沿线的光电缆。他不时朝车窗外张望,抬头看看火车一侧上方的接触网,再看看下方的光电缆槽。铁路联测联试期间,他们每天都在铁路线上进行测试,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数据。“现在列车运行很平稳,供电也很顺畅,这下我就放心了!”侯佳骁显得一脸轻松。
列车在高铁线上一路飞驰,一座漂亮的现代化变电所映入眼帘。“这是我们采用装配式结构建设的榆社西变电所。”侯佳骁说,装配式变电所安装更便捷、工艺统一,所有设备的安装孔均采用工厂化加工,极大地提升了现场安装精度及效率,是未来设备用房主要方案。
“我为能参与郑太高铁建设深感自豪,它不仅给晋豫两地人民架起了一道沟通交流的桥梁,更为山西连接全国打通了一条重要通道。”侯佳骁自豪地说。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