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正向引领和反向倒逼作用,通过“向结构开 刀”这一重大举措,有效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1月8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视频会议,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潘贤掌对《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了解读并要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各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全力破解结构性污染难题。
向结构开刀 释放绿色动力
我省作为资源能源大省,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焦、冶、电等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用地结构不合理的结构性污染矛盾十分突出。只有解决好结构性污染问题,才能迎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崭新的春天。
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目的就是要全面释放“绿色驱动力”,全方位运用环保手段,见筋见骨地推动我省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打牢坚实的基础。
潘贤掌要求全省各级生态环境机关必须直面挑战、破冰前行,攻坚克难,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结构性污染开刀,解决好生态环境治理的“心肺之患”,还三晋人民一片碧水蓝天。
转型为纲 项目为王
在用地上,优先支持焦化、钢铁等重点产业向资源禀赋好、环境承载力强、大气扩散条件优、铁路运输便利的城镇下风向工业园区转移。优先支持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以及生物产业、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产业和能源结构上,坚持“转型为纲”,重点扶持四个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补链延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支持企业特色做特、优势做优;优势传统产业,主要包括煤炭、钢铁、电力、焦化四大支柱产业,支持企业“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鼓励企业发展“飞地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铁、公、机、岸、港、网”等重大项目要提前介入、全程服务。
对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优先享用重污染企业通过提升改造、污染治理腾出的排污权。坚持“项目为王”,对省重点工程和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好项目、大项目,提前介入、专人负责、全程服务。
大力推动“公转铁”,今年年底,全省重点煤矿企业全部接入铁路专用线,煤炭、焦炭铁路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鼓励发展新能源交通。
对自觉主动为防范重污染天气做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倾斜。
环保领跑将获更多支持
《意见》明确,为了健全经济政策和激励措施,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制定了包括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给予财税优惠支持、发挥环保“领跑者”作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激发新活力。
建立环保“领跑者”制度,优先保障总量指标,优先开展环评审批,优先给予资金支持,优先免予执行错峰管控,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对于主动进行区域转移、提前完成淘汰任务、提档升级改造的大机焦项目在环评审批、总量配置和大气资金方面给予倾斜。
对城市建成区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城市,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时予以倾斜。推动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全省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采用铁路运输,对铁路运输能力同比增加30%以上的企业,优先列入环保“领跑者”名录。对城市建成区新增的公交、出租、环卫等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城市,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时予以倾斜。
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显著的市、县,加大中央和我省环保专项资金奖励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污染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支持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确定的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达标企业进一步提标改造核减的排污量,可用于排污权交易和抵押贷款。
对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取得环保“领跑者”称号企业,免予执行应急、错峰等管控措施。鼓励重点产业向工业类开发区转移,在环评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支持。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企业予以重奖。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