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两山”理论,凝心聚力,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日前,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6.16,同比下降17.1%。优良天数比例为63.7%,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全省11个设区市累计新增优良天数102天,其中一级优净增52天,累计减少重污染天数27天。6项监测指标全面改善,其中,SO2下降34.9%,NO2下降19.6%,PM10下降19.5%,CO下降17.2%,PM2.5下降12.8%,O3下降4.5%。
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突出
5月初,记者在山西光大焦化气源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焦炉炉体封闭项目刚刚建成,地面配套有除尘站,棚内配置了超细雾炮,以前的无组织烟粉尘排放变成有组织处理,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据悉,该项目封闭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省内首个对焦炉炉体封闭加罩工程,年可减少颗粒物排放470吨。
一年来,我省围绕“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坚定不移推进污染物减排,提升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支撑能力,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在产业结构方面,积极落实焦化压减产能任务,持续推进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退出,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和综合整治,分区域、分阶段有序推进我省钢铁行业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以及运输过程超低排放改造。通过“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推进我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累计淘汰工业炉窑343台,深度治理5056台。实施焦化行业深度治理,全省143家焦化企业中,13家焦化企业停产整治或关停淘汰,剩余130家焦化企业在线监控数据全部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累计完成无组织排放改造4016家、11532个生产环节及点位。累计完成211台22606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6台234蒸吨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875台5880蒸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
在能源结构方面,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强化禁煤区管控,全省已完成123万户散煤替代。全省11个市和63个县(市)完成“禁煤区”划定,管控面积达到4987平方公里,同比新增1004平方公里。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在前两年已淘汰2万余台的基础上,再淘汰燃煤锅炉2034台。
1月8日,我省出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聚焦四大结构突出矛盾,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并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环境监管,倒逼传统产业升级,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倒逼“两高”企业转型。
2019年,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突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25.8%、17.9%、20.9%、17.6%,圆满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其中,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量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度下降率4.05%,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水生态环境向好
“五一”假期,太原市民李济林一家到蒙山景区游玩,他惊喜地发现,在景区藏经楼旁,清澈的泉水从泉眼流出。李济林告诉记者:“小时候,父亲带我来的时候,这里还有泉水流淌,等到我再带孩子来的时候,这个泉眼已经干涸了,没想到多年过去了,竟然重现泉水叮咚,可见咱们的生态环境确实是在逐渐变好。”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
去年以来,我省聚焦水污染治理,严格监管执法,切实强化源头管控,全力督促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管,开展全省污水厂运行管理问题专项整治,遏制断面水质异常波动。加强形势研判,推动促进精准治污,建立水环境质量月分析、汾河流域治理情况周报、水质变化及时预警通报等制度。加强公开通报,每周对汾河流域水质情况进行通报,每月向各市党委、政府通报国考断面恶化及严重超标情况。
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2019年,我省对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查整治,完成率达97.6%,并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程序和规范,有力推动了水环境质量改善。今年2月,全省58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32个,同比增加10个;劣V类断面3个,同比减少14个。值得一提的是,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水质大幅改善,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3月,我省又全面启动黄河流域及其它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目标是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年底前完成全省其它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将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情况,严格管控入河排污,以此倒逼和规范排污主体的治污行为,真正形成排污主体——排放口——水质断面“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硬仗。
垃圾分类有序推进
“五一”期间,对于在太原市小店区从事环卫垃圾分类督导员工作的王建英来说非常难忘,在节日期间,她继续坚守岗位,和同事们给社区居民们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5月3日,正在现场听讲解的郭大爷说,他已经通过媒体了解到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给子孙后代造福之事,特别是听了环卫垃圾分类督导员的讲解,更加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内容,回去后一定会立刻行动,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取消城市主要街道、住宅小区等分散设置的垃圾桶;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不落地管理;逐步建立集垃圾焚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产业园区……近日,我省公布《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提出,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部门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实行定时定点收集、不落地管理。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单独分类,可以采取定时定点、自行运输或者提前预约的方式进行收集。
太原市作为全国46个实施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平阳景苑小区是太原市最早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该小区内商铺比较多,垃圾投放点采取的是“3+1+1+1”模式,3个其他垃圾桶,1个厨余垃圾桶,1个可回收垃圾桶和1个有害垃圾桶。每天6时30分至9时、18时至21时,平阳景苑的居民可投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需预约投放。小区居民纷纷表示,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小区环境变得干净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吕梁、朔州等市也纷纷行动起来,印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进一步深入人心,随着《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实施,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将越来越好。
今年,我省生态环保工作将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破解结构性污染问题,助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让生态环保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坚决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守护三晋大地的碧水蓝天。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