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记者走进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生产园区,一条铁轨直通园区内的全火车卸煤大棚。每天,有230节车厢、1.38万吨焦煤驶入这个全封闭大棚,经螺旋卸车倾泻至受煤坑,再通过给煤机、管状带式输送皮带,最终进入14个储煤罐。2018年12月开始,太钢的焦煤运输推行“公转铁”模式,实现了卸车、储存、运输、配料全过程的环保无污染。
沿着封闭皮带通廊的走向,记者来到炼焦作业区,3座碳化室高度达7.63米的焦炉正在全力运行中。这座大型焦炉不仅看不到冒出的烟,更闻不到飘出的味。“我们通过烟道改造、除尘系统升级等措施,实现了装煤过程不冒烟,出焦过程不冒烟,结焦过程炉门不冒烟。”炼焦作业区党支部书记、主管王涛告诉记者,太钢还采用“碳酸氢钠干法脱硫除尘与SCR中低温脱硝”工艺,完成了焦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指标。
公路运输的“繁忙景象”不见了,焦炉的黑烟和味道不见了,尘土飞扬和烟雾缭绕也随之不见了。2019年边治边见效,太钢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比2018年降低50.6%;2020年太钢超低排放常态运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比下降71.8%。
太钢通过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是整个太原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个缩影。这两年,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明显改善,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224天,同比增加了2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7.5%,历史性地降到了6以下;六项污染物特别是SO2浓度由2015年的65ug/m3,下降到了2020年的17ug/m3,改善幅度73.9%,达到了空气质量一级标准。2020年年均降尘量6.8吨,同比下降44.3%,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9吨/月·平方公里的标准要求,特别是2020年12月,降尘量只有3.3吨/月·平方公里,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小值。
摘掉“土”帽子,留住“蓝”朋友,这是太原举全市之力,多方协作的成果。几年来,太原先后淘汰落后发电机组140万千瓦,压减焦化过剩产能429万吨,关停炭化室高度为4.3米焦化企业11家;2家钢铁企业、6家水泥企业和在产的52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了工业炉窑综合治理68台和228家重点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升级改造“散乱污”企业405个;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和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共8.2万辆;拆除替代燃煤锅炉1882台,1783台燃气锅炉全部完成低氮改造;完成农村地区清洁供暖改造23.79万户,全市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了100%,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到达89.36%。
同时,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建立了国有土地建筑工地动态管理清单并定期更新,监管工地已全部在扬尘作业场所和车辆出入位置安装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安装率100%。在建项目全部达到工地围挡、道路硬化、土方苫盖、车辆清洗、运输密闭、湿法作业“六个百分之百”标准。
2月3日,太原市公安局交通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全市重点卡口、路段和项目工地的监控影像在不停切换。一年来,交警支队配合市环境生态局,对两批次共364辆环保部门检测超标的柴油货车,录入缉查布控系统进行重点监管。另据数据统计,自去年10月19日发布《重污染天气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以来,市民通过“太原交警微信公众号”选择预约出行412.93万次,为太原实现好天气“锦上添花”。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环保部门的牵头作用,着力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二氧化碳达峰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侯小将表示,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锦绣太原城”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