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秀容古城,南来北往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品尝百味、流连戏场,听着北路梆子“嗨嗨腔”穿云裂帛。在云中新城,集聚的高科技芯片半导体产业有十几个,投资逾百亿元,连寻常店铺的老板也能基本听懂日本话、台湾腔、闽南语。
忻州,东出太行,西越黄河。作为横跨东西的市,在全省版图面积最大。该市是晋察冀、晋绥两个革命根据地腹地,也是全省唯一横跨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大市。
光荣与梦想,心痛与心焦,交织在一起。
忻州市的决策者们以“兴邦先兴故里,爱国当爱家乡”唤起全市人民的家园意识,一心一意抓脱贫,一鼓作气抓“创文”,甩掉一顶穷帽子,加冕一顶新桂冠。
11月10日,北京传来喜讯,忻州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榜单。霎时,网上刷屏,街头奔走相告。
历时3年,几经“蝶变”,一座链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梦想之城充满活力、魅力、动力。城市“显山露水”,让精神长相更加丰润,文化家谱更加悦目,百姓自尊而体面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那些植根于内心的萌芽,无需提醒的美德,以约束为前提的知止,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正在成为全社会的风气。
市委书记郑连生说,走遍千山万水,忻州会建设得更美。
敢想的底气:描摹新时代的“家山归梦图”
系舟南北暮云平,落日滹河一线明。万里秋风吹布袖,清晖亭上倚新晴。这就是名冠金元的一代文宗元好问为好友画家李平甫创作的组诗家山归梦图之一。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对表对标,实现的途径就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倾力“活化”的古城,让城墙根下的老街坊找到了自在的生活方式。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62岁的卢秀鱼逢人就说。赶上忻州古城要招本地小吃商户,爱好厨艺的她凭借传统的做法、地道的口味,一举夺魁,成了古城里的一家专营红面鱼鱼的店主,变身为“追梦的老太太”。
忻州要想突围,如何才能梦想成真?
老城不老,新城创新。黄金地段标志性建筑是一组组褚红色楼群,住的是下岗职工和低收入人群。城市主干道上的“十字小品”街头公园是普通市民的文化活动场所。
一年接着一年的大干城建,让忻州人逐渐找到了感觉和方向,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
九原社区属于城郊接合部,人员构成情况复杂。党总支书记张有根一直在一线摸爬滚打。他说,路通了,人的心顺了,环境美了,人的心气高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好上加好,大家都支持。“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爱这座城市的理由。”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因形就势,融古贯今的轮廓线逐步显影定形,内在的脉络是城与人的温暖互动,人与城乡美好共赢。省文明办一位负责人考察后,有几个想不到:想不到小城这么干净,想不到群众这么齐心,想不到人性化服务这么周全。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定期的周末大戏台免费观看,“千千读书”活动免费借读图书。
南部以古城保护活化为依托兴建晋北生活体验区,中部以杂粮检验、研发、交易为重点打造融合示范区,北部以顿村、奇村为代表创立温泉休闲康养区,东部以半导体全产业链为首业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四大板块”产业发展格局已定。
无论从城市自身发展的逻辑,还是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还是广大群众的意愿呼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无疑是“最大公约数”。正因如此,一个个忻州人的“城市梦”汇聚在一起,市委振臂一呼,才有应者云集的热烈局面。
“自逼”的胆气:画好干群“同心圆”
“跳起来摘桃子。”这是忻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之后,社区干部樊伯宏走出会场时对记者说的心里话。
的确,就现实而言,忻州有足够的理由,不去冲击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单脱贫攻坚一项,作为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要在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任务很艰巨。
但在忻州为政者看来,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反之,“不日新者必日退”。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忻州市攻城拔寨、连战连捷。截至2019年,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2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5.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8%,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成绩背后,离不开实干二字。
一个手掌,摊开是“五根指头”,握紧是“一个拳头”。忻州市以一办15组总体架构加强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操盘,5大片区共同发力、各级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项指标全部到人到单位的工作格局。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小区配置好的农贸市场一位小老板说,遇到问题,过去说哪壶不开提哪壶,现在是提了哪壶开哪壶。以往,他们骑辆三轮车满街跑,担惊受怕。上不了街,生活又没着落,现在建了市场,给了摊位,能安心经营了。
创文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忻州市先后出台并实施电动车、养犬、禁止随地吐痰等4部地方性法规及50余部文件和制度。
创文更需要柔性的倡导教育。3年来,忻州全市农村、社区推选出“好婆婆、好媳妇”6714人、星级文明户16.69万户,机关、单位、乡镇评选身边好人、行业先进人物达13093人。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忻州市建立了18支市级特色志愿服务队,忻府区建立“1个总队、35个大队、400个小队、14个特色支队”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网络。抗击疫情期间,13631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25.4万小时。
忻州市消防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杨利生说:“都知道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城市品牌的价值,经过创建的磨练和洗礼,城市环境和市民素质确实提升了,即便不成功,咱也没有遗憾了。”
昂扬的正气:让群众拥有最大获得感、幸福感
76岁的侯计凤大娘住在长征街农行宿舍有20多年了。现在说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来,她还有些不好意思,“当了拖后腿的”。
原来,侯大娘有个腌咸菜的小瓮,一直在楼道里放着。社区干部第一次上门说,被她顶了回去,“楼房里的纸箱、烂花盆多了”。第二次,她说楼上太热不能放,地下室没电取菜不方便。
直到看着社区干部们没日没夜在小区里进进出出,贴满小广告的楼道被粉刷一新,以前乱停放的自行车电动车小轿车都停在了楼前画上的方格里,侯大娘有些后悔了。楼房之间乱麻绳一样的电线规整入地的时候,她主动找社区干部,让帮忙将地下室通了电。11月10日这天,远在福建工作的孙子专门和她视频,表扬奶奶也作了贡献,让侯大娘美滋滋的。
这只是忻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卢二毛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的感受更深。
“老实说,刚开始有不理解的,认为忻州现在已经很好了,街宽了、路净了、树绿了,还要再创文,又是这规定又是那不准,多此一举。”他在一家街边小店边吃午饭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一次,他到高铁西客站接了一个计划上五台山旅游的散客。客人上了车,立马称赞“忻州真不错”。“能让南京人这么说,咱一下子精神头就上来了,非常自豪。”他笑着说。此后,他留心观察,发现确实变样了,街头的志愿者多了,行人闯红灯的少了,车上乱扔垃圾的遇不到了。后来听到外地游客夸忻州的多了,“也有些习以为常了”。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忻州市及时整理总结了当地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五种文化”:睁眼看世界、敢为天下先的徐继畲文化,艰苦创业、以弱胜强的根据地文化,雷厉风行、开拓创新的走西口文化,不辱使命、群策群力的杨家将文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文化。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忻州蹚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花小钱办大事,扎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独特之路。
行走忻州,最美的风景是忻州人。“天之骄子”网友在网上留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收获的是良好的发展环境,彰显的是民生情怀,提升的是幸福指数,锤炼的是干部作风。我们有理由相信,承载着忻州人民希望与梦想的“文明号”,正鼓荡起奋进的澎湃力量,驶向宜居宜业宜游的文明之城幸福之城彼岸。
市委书记郑连生说:近者悦、远者来。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