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
“趁我眼睛还能看得见,手还能画得动,我想多创作一些漆器作品,多留一些漆器东西,留下作品就留下漆器工艺了。”如今,83岁高龄的薛生金大师,精神矍铄,向年轻人发起“精神挑战”,每天到薛氏漆艺研究院上班,坚持工作五六个小时,亲自设计,匠心独具;亲自绘画,一丝不苟;坚持循循善诱指导徒弟徒孙,创作平遥推光漆器精品。
薛生金大师,其德其能,高风可继。
被国家、社会称为大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谓大师就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的人,是被大家所尊崇的人,大师在成果上具有两个特征,那就是专业领域的横向积蓄和纵向沉淀。
山西全省现有3位漆器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中在闻名遐迩的平遥。其中有薛生金和他的徒弟梁中秀,还有一位是薛生金的长子薛晓东。薛晓东的弟弟薛晓刚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薛氏家族能有3位地地道道的漆艺大师,在全省全国都属凤毛麟角。
在大家的心目中,薛家父子3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月饼壳壳刻出来的老实疙瘩”,为人忠实、厚道,遇事沉默、稳健,攻艺专注、用心,处世吃亏、受苦。有位县文化部门的人说过:“薛家父子说话从来没有假话、空话、大话、套话、闲话,3个人一上午说的话加起来没有好说的徒弟1小时多。”从不同维度思考,大师之家有大师之家的艺德传承、人品传承、家风传承。
推光漆器是平遥的名片,薛生金是推光漆器的名片。走进离古城不远的平遥娃留村,你就会感悟到什么是文化地标。一处是绿树掩映下薛生金大师主导修建的德式建筑大师漆艺工作室,一处是薛晓东大师主导修建的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中式建筑群薛氏漆艺研究院。
从住宅到工作室,从工作室到研究院,是薛氏漆艺发展的历程,也是平遥推光漆器发展的缩影。1992年,薛生金大师从德国考察回来,没有选择在县城修建工作室,而是选择了自己久居的村庄娃留村,先是拆除了3眼旧窑洞。有人说,这次拆旧建新是薛生金对漆器坚守传承的一次行动宣示,退休离开平遥推光漆器厂,没有了工作的环境,不能断了亲手做漆器的历史,更不能为了利益去个体漆器作坊打工,他要教儿子学艺,带徒弟传承,在传统建筑基础上建设国际化的建筑,喻示了薛生金一种对推光漆器新生的追求和文化自信。
1993年,中国轻工总会授予薛生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当时山西省第一位也是惟一的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证书颁发后,平遥县委、县政府领导让薛生金坐上县委的汽车在县城转了一圈。
2014年年底,就在这座占地一亩的院子里,薛生金正式拥有了自己专业的漆艺工作室,在这里他惬意地带领薛晓东、薛晓刚两个儿子还有一些徒弟,坚持最纯粹最传统的工艺,手工制作平遥推光漆器。此后,工作室规模逐渐扩大。
工作室的建立,加上薛生金的品牌,客观上传播了平遥推光漆器。
据了解,工作室运行伊始,大部分漆器制作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地订货,大件居多。有时候给大城市机场、火车站设计制作大型壁画,为一些艺术场馆、宾馆、文化场所制作大型屏风,个人订货多数是礼品和收藏品,一年下来,工作室不会积余太多的成品。工作室意味着专业,意味着品牌,他们制作的每一件器具都是传统工艺髹漆髹饰,一笔一划尽显匠心,工作室的作品已经不再是产品的概念,艺术品的内涵十分饱和。工作室建造了专门的大漆窨房,用以大漆髹饰。因为这种工艺工序,出活出得很慢,一件描金茶几,几个人做3个月才可以完工,就是一只大漆手工首饰匣,也会历时几个月。
薛生金使用的髹饰绘画工具都是自己制作的。平遥漆艺界用的画笔叫尖子,是用祖上传下来的山猫皮脊背上的毛制成的。山猫的皮毛,只有脊背上的能用,找毛时,使一把快刀,把绒刮掉,一点点修整好,再拿生漆固定,与笔管一起扎起来。用自制的笔画出的线条令人惊叹,著名油画家王义东见到山猫毛制成的画笔,立即收藏。薛大师有“中国猫王”之誉,就用自制工具画猫,猫的毛才能画得细。笔有侧峰、平刷、细尾。每个部位用笔都不一样。漆栓是髹漆的专用工具,艺人都是自己制作。
2006年,薛生金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而他的工作室,在2012年被省文化厅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示范基地。2016年,平遥薛氏漆艺研究院新院区落成。
薛生金大师关注什么,社会也在关注薛生金大师关注什么。
有媒体曾问薛生金大师,工作室是盈利重要,还是什么最重要?薛生金说:“我从来不羡慕通过漆器发展快速得到金钱,盈利固然重要,而相形之下,把推光漆的传统手工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最重要的。”
“髹饰,取其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天然漆液髹涂器物内外,使其质地牢固,外表华美的工艺。
“平遥推光漆艺以用手掌推出光泽而出名,真正的、传统的推光漆器使用的是天然大漆,这也是这项技艺的精髓所在。天然大漆没有毒,古代人们用它来做饭碗、家具等,耐高温、耐磨损、抗强酸强碱,不易变形褪色,这些优越性是其他材料所无法取代的。”薛生金说。
“我们从来不用机器来做漆器。推光打磨,南方漆器早已使用推光打磨机,但我们没有引进,虽然新建的工作室已经有了木工这一工区,可以用一些机械,但是漆器髹饰上我就是倡导和坚守保留手工技艺。我们的定位就是把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不是做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产品。”
匠心原创
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薛生金大师只有责任标杆,没有金钱标杆,常对采访他的媒体说:“只要平遥漆器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多吃亏、多付出心里也痛快。”
他的作品沉稳没有浮躁之气,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与薛大师的内心修炼、艺术修为是密不可分的。他坚持发挥自己在匠心原创方面的表率引领作用,年年岁岁静下来潜心创作新作、大作,精益求精,专心专注追求每件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他是平遥漆艺的一座高峰,引导和保证了平遥漆器的发展方向,从1962年带徒至今,现已培养了漆艺专业人才200多名,平遥漆艺界的中坚力量多数是薛生金传承谱系中的成员。
“推光漆器的历史是创新的历史,不说远的,就说明清时期以来,漆艺从业者一直在创新,有的东西丢掉了,失传了,就需要后来人捡起来。清代闫道康擦色勾金就是创新,民国时期乔泉玉减少擦色,增加漆色就是创新,如擦色工艺、三金三彩工艺、堆鼓罩漆工艺等等,所以我也一直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薛生金结缘漆器,与其父曾经经营平遥老字号漆店“源泰昌”有关。1958年,薛生金进入平遥推光漆器厂。6年后,薛生金就恢复了此前失传的堆鼓罩漆工艺,使推光漆髹饰工艺由过去的3种增加至20余种,并创造“三金三彩”“青绿山水”“天然彩色玉石镶嵌”等新工艺。
在继承和发扬明清漆器材质、款式、工艺精髓的同时,薛生金结合现代生活的用途和潮流,研究创作的产品,有30多种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
薛生金大师从艺以来,主持创作超过1000幅画稿,研究设计了千余款产品,其中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或被国家级展馆收藏。获得国家行业最高奖百花奖的项目有1982年设计的两套山水屏风,在全国百花奖行业评比中分别荣获单项第一名和第二名;1984年设计的《仿汉凤纹四喜柜》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设计二等奖;1986年设计的黑漆堆鼓屏风《春苑献翠》获全国第六届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1990年6月,薛生金以文成公主入藏为题材,创意设计的《神州韵史》大屏风以及彩绘宫廷柜,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1986年,薛生金创作的漆画《玉宇琼楼》《台山晨曦》在全国首届漆画展中获优秀奖,漆画作品《玉宇琼楼》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艺卷》;设计的《神州韵史》屏风和蓝罩漆堆鼓贴金九龙屏风,参加了1994年全国名人名作展。创作的屏风《琼山初曦》《万千山楼正曙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他领衔设计制作的沥银仿汉代图案家具,获山西省工艺美术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
薛生金大师设计的作品题材有古典人物、山水花鸟、古刹名胜,通过他的灵性巧手,或描绘、或堆鼓、或镶嵌,金上填彩,彩上提金,布局整肃,层次分明,在光亮如镜的漆面上,使耐高温、耐酸碱、耐老化的古老推光漆器工艺制品尽显千文万华。
登上巅峰
1986年,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漆器评比大会在平遥推光漆器厂召开,平遥推光漆器获国家银杯奖。1989年又获国家金杯奖,平遥漆器迅速发展到又一个艺术的巅峰。
由于薛生金对平遥推光漆器制作工艺的卓越贡献,他两次出席中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评为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省优秀科技人员、省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2006年,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他成为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唯一一位奥运火炬手;2010年,薛大师亲赴上海世博会参加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赴北京参加了“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
出生于1937年的薛生金做了一辈子漆器活,可谓漆彩铺就了人生之路,漆艺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制作漆器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从推光漆器里传承了博大精深的工艺文化,是实至名归的三晋漆艺第一人,从事漆器艺术60多年,享誉全国漆艺界,是受人尊重的艺苑师表、国漆大师,是被中国收藏大家、明代《髹饰录》注译者王世襄称为“巨匠”的平遥人物。
薛生金的血脉凝结了传统工艺美术文明的精华和智慧,他并没有囿于自我封闭的圈子,是他的艺术品牌和人格魅力推动了中国(平遥)漆文化艺术博览会的连续举办,是他的奉献精神和行业认可推动了中国推光漆器之都和博物馆的创建,是他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推动创立了山西省漆器协会,他像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闪烁在历史文化名城平遥的艺术星空。
乔门薛派是平遥推光漆器的传承主脉,这些漆器艺人的理想和目标就是“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平遥推光漆艺,体现独特的原材料、独特的髹漆工具、独特的髹饰技艺。让平遥推光漆器成为山西、平遥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对于推光漆器的传承与发展,重担自然而然传到了薛晓东这一代人的身上,在平遥推光漆器的传承中,薛晓东是平遥推光漆器新生代艺人的代表,全行业全社会对他寄予厚望。
央视曾隆重报道薛晓东的漆艺成就。《洛神赋》是薛晓东历经多年的匠心之作,是薛晓东“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参评作品。屏风上的13位人物形态各异,在背景设计上,尤其是云彩的表现手法娴熟地综合了擦色、描金彩绘、薄料、晕金等多种工艺技法。
薛晓东介绍,平遥推光漆器的价值是由其材料应用、髹饰工具、髹饰工艺决定的,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环保无毒抗虫蛀,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这些都与使用天然大漆有关,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这些都与工具、工艺有关。平遥推光漆器有几个核心的东西,一是核心材料,如天然大漆、天然矿物质颜料、三金(金箔、二黄金、泥金);核心工具,如用山猫脊背毛自制成的尖子,还有扁笔、漆栓、窨房;核心工艺,如裱布刮灰、描金彩绘、堆鼓罩漆、三金三彩、擦色、手掌推光等,精美绝伦的漆器产品从设计到出品,制作周期都比较长,短则数月,长则两年三年。
在薛晓东的人生轨迹里,父亲薛生金开始并没有强行要求薛晓东学习漆艺,也没有刻意传授漆艺方面的知识,但父亲平日里的言传身教对于薛晓东来说是无形而巨大的财富,也可以说实质上是推光漆的神秘魅力吸引了薛晓东。上世纪80年代,薛晓东有幸进入平遥推光漆器厂,在厂里一边实践历练,一边学习积累,深刻领会并熟练掌握了平遥漆艺的基本髹饰工艺,继承了平遥本土的推光漆器髹饰工艺传统技法。从艺数十年,他将心安放于平遥推光漆器技艺上,与父亲一起以传承传统漆艺文化精髓为己任,坚守着漆器髹饰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
代代传承
年届六旬的薛晓东在追寻推光漆器发展的道路上,比父辈考虑得更长远,层次更深,在创新的路上不断思考、探索、实践,孜孜以求,也曾困惑于平遥漆器如何创新发展。他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漆艺专业,1993年又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进修了装饰绘画专业。
薛晓东认为,一幅推光漆器作品不是技艺越多越精美,堆砌工艺有哗众取宠之嫌,不能光凭多种技艺的拼接进行创作,髹饰技艺的基础是传统性,离开传统的技艺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对平遥推光漆器传统的专注和坚守,就不可能有平遥推光漆器的新生。这是薛晓东先生在多年求索中对于漆艺作品的理解。“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把一种东西做到极致,大师就得追求极致的东西,极致的东西才是精品,是精品就要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
平遥漆器由县里的“三宝”成为省里的“三宝”,薛晓东十分感慨和兴奋,他认为这是平遥漆器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他建议要“有意识地保护、培养和宣传推光漆器艺术人才,保护性地建立漆器艺术传承基地,扎实而有序地传承传统工艺,创造条件把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现代审美结合起来,建立高品位推光漆器艺术交流平台,永葆平遥推光漆器艺术的制高点,以高超的艺术品位引导平遥推光漆器的发展”。
薛晓东融合了平遥传统工艺的经验和院校工艺美术系的专业技巧。对于如何传授徒弟,传承技艺,薛晓东也有着一套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理念,为推光漆器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薛晓东更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保护与创新的结合,传统是根,创新是魂,漆艺的长远发展之路就需要工艺美术工作者创作符合现代人生活以及审美需求的推光漆器作品,彰显推光漆器的时代特征和潮流。
薛晓东严以律己,一直以严之又严的要求创作每一件推光漆器作品,在他看来,艺术就是一种修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热爱。如今,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理念及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躬身实践,他的艺术交流半径已经走向国际,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薛生金的次子薛晓刚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工艺美术系,在父亲的熏陶下长期从事漆艺工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了平遥推光漆艺创作的表现领域,用辛苦的汗水和扎实的作风,获得了诸多殊荣,父亲、兄长的行业影响没有影响到他的专长,其作品多次在省内外的工艺美术展中获奖。2011年获“百花杯”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奖银奖,2010年漆画《马蹄莲》入选“从河姆渡走来——2010第三届国际漆艺展”,漆画《湖庄春晓》获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工艺美术大赛作品展银奖,漆画《汉宫春晓》获“漆画杯”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铜奖;《金漆彩绘首饰盒》、漆画作品《根》、漆器台屏《太原胜景》《菊花漆盒》等都获得了重要奖项。
平遥,高扬中国传统漆文化的旗帜,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使之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将传统漆艺一次次推向新的高峰。薛氏漆艺为平遥推光漆器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历史性贡献,薛氏漆艺研究院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及艺术交流的平台。
漆器是山西之宝,大师是漆器之宝!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