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兴县奥家湾乡扶贫车间,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周宏广摄
太原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游人徜徉在樱花树下。本报记者李兆民摄
幸福汇太原市新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照料下安享晚年。寇宁摄
阳泉市平定县寨马岭村村民李润为一家高高兴兴搬进新居。张宝明摄
初夏时节,三晋大地草木葳蕤,生机勃勃。回望一年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项项民生改革举措破冰前行,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一件件惠民实事破解民生难题,持续推进,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一组组民生数字凝聚着三晋干部群众的奋斗与奉献,承载着三晋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勾勒着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幸福画卷。
经历过风雨,艳阳天是幸福天。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好打赢抗击疫情山西战役、坚决打好打赢支援湖北战役、坚决打好打赢拱卫首都战役,实现了确诊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今年的“五一”小长假,不少人已经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放心出游,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人们体味着生命之春、幸福之春。
经历过艰难困苦,小康路是幸福路。山西是脱贫攻坚重要战场,全省上下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点的减贫之路。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完成了脱贫攻坚重大政治任务,交出了一份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秀答卷。搬出了山沟沟,住上了新房子,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用上了燃气灶,学会了新本事,腰包鼓心劲儿足。乡亲们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经历过疫情影响,端稳了饭碗就是幸福。我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掌握发展主动权,出台硬核举措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有序复工复产,社保降费等助力企业稳岗就业。一趟趟专车专列接送务工人员复工复产,一批批大规模组织输送务工人员赴省外就业,2020年起连续3年每年拿出1亿元省级就业补助资金,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一户一公岗”托底安置就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三晋百姓的饭碗稳稳的。
没有后顾之忧,幸福生活才能更踏实。织密社会保障网托底百姓幸福生活。我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参保人员“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范围,深入推进实施;新生儿落地即参加医保;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越来越多抗癌药、常用药以及医用耗材通过医保价格谈判、带量集中采购惠及百姓。
医保报销、救助领取、资格确认等是大费周章还是快捷完成,类似这样的公共服务便捷与否影响百姓获得感。持加载交通一卡通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能在多个城市刷卡乘坐公交地铁,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普通门诊费跨省直接结算开始试运行,企业社保登记事项“多证合一”推行“一网通办”,户口登记实现首例“全省通办”……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行“不见面服务”,互联网助力公共服务创新提升,一项项便民新政接连落地,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公共服务高效、便捷中体会幸福感。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展望未来,三晋百姓更美好更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
本报记者高建华
亲历者说
医保改革 我是受益者
太原市民 马英儒
我赶上了好政策,我省从1月1日起全面联动落实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采购价格,我成了第一批受益者。2008年,我做过一次心脏支架手术,当时支架超万元。这次不光同样的支架价格大幅下降,支架手术后常用药波立维价格也从每盒108元降到了17元,这也是我省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实惠。现在越来越多抗癌药、常用药以及医用耗材通过医保价格谈判、带量集中采购惠及百姓。全民医保让我们有了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振兴 我贡献力量
永和县桑壁镇护国村驻村工作队员 张仙荣
过去的一年,作为众多驻村工作队员中的一名95后,我看到护国村的路畅了、灯亮了,看到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了,看到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拓展,我为我能参与其中倍感荣幸和自豪。接下来,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推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助农民致富增收,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社区服务 我做贴心人
阳泉市城区新华东街社区委员 贾娜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视察,殷殷嘱托,情深意长,让我们对山西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斗志。牢记嘱托,一年来,社区聚焦困境青少年需求,全力实施“阳光自护”和困境青少年社会服务项目,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我将怀着对群众深厚的爱、真挚的感情,搭建为民服务的渠道,关心群众的冷暖和疾苦,努力成为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的知心人贴心人。本栏稿件:本报记者李炼高建华
特写故事
培训持证好就业 技能傍身底气足
“拿着职业资格证上岗,不仅自己的底气足,应聘时有竞争力,就业之后提升空间也更大……”在北京万寿庄宾馆负责销售接待工作的潘康康是我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的受益者。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的年轻人,一技在身、一证在手,幸福生活就不再遥远。
22岁的潘康康来自晋城市,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文化底子薄,前途一片渺茫。正是因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让他有机会进入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掌握了一技之长,拿到职业资格证,走出贫困山村,在首都北京找到了就业岗位。
潘康康说,手中的“中级营销师职业资格证”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资格证让我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比起那些没有证的人优势十分明显。”
“最近几年,来自山西的应聘人员手持各类职业资格证,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更容易通过审核。”万寿庄宾馆人力资源部总监白静对山西的“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她说,持证则意味着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和资格认定,所以同等条件下的应聘者,肯定首选持证人员。白静认为,即使入职之后,持证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她说:“实践证明,前期的培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入职后只要经过短时间历练,持证人员的工作能力明显更强,更容易脱颖而出,对他们个人而言,提升的空间也就更大。”
本报记者杨文
增收渠道拓宽了 腰包越来越鼓了
“以前,我们生活比较贫穷,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我们村顺利脱贫摘帽。现在,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今后,我们要拓宽增收渠道,迈上乡村振兴路。”静乐县鹅城镇杨家山村的村民们激动地说。
杨家山村位于静乐县城北部,距县城2公里,交通便利,村级公共基础设施齐全。全村耕地面积1740亩,95%属坡梁地。以前,农户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现有143户506口人,其中脱贫户68户243人。2017年底,该村实现了整村脱贫,2018年,开始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杨家山村党支部把巩固68户243名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不返贫作为首要任务,强化产业支撑、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搞好政策兜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杨家山村坚持以产业支撑为重点,紧盯特色种植、畜牧养殖、光伏发电等脱贫产业项目,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户脱贫后稳定增收。目前,村里种植特色红皮土豆380亩,杂粮330亩。
“我们要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在增强‘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家园。”村民们信心满满。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