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90后,却依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创业路上走了近10年;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凭借着刻苦钻研,发明的多功能食品加工装置、碗托机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
他就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成家庄镇农民穆喜龙。是什么让他坚持创业?是什么促使他去发明国家专利产品?他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赶往山西柯洛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拜访这个在当地有名的“发明达人”。
矢志不渝谋创业
穆喜龙16岁到北京打工,在北京工作七年。古铜色的面容、洪亮的声音、炯炯有神的双眼,都印证着这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能人”。
虽然北京不乏可口小吃,但北漂的穆喜龙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美食——碗团。2013年他辞职创业,在北京地铁口卖凉皮,同时想着把自己从小吃到大的家乡美食(碗托)带到北京销售,经考察当地都是传统手工制作。穆喜龙心想,哪里有空白,哪里就有商机,为何不用机器标准化生产家乡的碗团,代替传统手工制作繁琐的工艺,引入北京甚至走向全国呢?
这个想法一旦萌发,就在穆喜龙的心里生了根。接下来在无数次反复实验改良设计后,终于在2013年底第一台碗托机试机成功。2014年正式开始销售后迅速占领市场,制作碗托的效率大幅提高。如今,穆喜龙的产品远销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等国家。
碗托机研制成功后不久,穆喜龙就想开一家餐饮店,6年的厨师工作经历让他对厨房设备的使用颇具心得。
在日常观察中,穆喜龙发现传统蒸箱噪音大、安全隐患严重、烫伤常有发生。穆喜龙就想着为自己的餐饮店选购一款安全易操作的蒸箱设备,而市场上的蒸箱没有一款能满足他的需求。爱钻研的穆喜龙很快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蒸箱的改良过程中。
他没有任何与蒸箱设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为此,接下来好几年,只要一有时间,穆喜龙就会往图书馆或书店里钻,查阅各种相关的书籍。他一次又一次画出设计图,一次又一次进行修改,在构思蒸箱设计方案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画出的图纸多达数百张,脑子被关于燃气蒸箱的一切填得满满当当。
穆喜龙的努力很快有了结果。2015年,穆喜龙研制出了燃气蒸箱第一代产品,可以一键启动且安全又低噪。
迭代升级勇创新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坚强支撑,创新是引领企业进步的第一动力。主动拥抱科技革命,加快技术迭代、产业升级,才能在复杂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发展机遇。
“你的燃气蒸箱确实安全低噪,要是再节能一点就更好了”第一代产品在酒店的试用过程中客户产生了新的要求。虽然这个构想很好,但技术实现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蒸箱和碗托机的工艺完全不同,穆喜龙陷入了技术瓶颈。
推广节能环保新思维、新观念、新技术,促进商用厨具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执行,穆喜龙带领公司在行动,更多的厨具行业打拼的民营科技企业以及领军人物也在行动。
为此,他投资了一家做蒸汽锅炉的企业,将技术和第一代产品结合起来,2020年7月,他的第二代产品——商用智能变频节能燃气蒸箱的专利申请通过了。该产品在低噪安全的基础上,具有安全无噪音、热效率高、省燃气能源、环保等优点,比传统燃气蒸箱节能70%以上,能耗低于市场上90%的传统蒸箱,排放的颗粒物也远远小于国家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厨房每台蒸箱每天使用约6小时。“商用节能蒸箱的耗气量每小时约1.5m³,而传统蒸箱约5.5m³,每天可节省气约24m³。太原市2019年商业的天然气平均价格3.3元/m³,每天节约的燃气费用约79元。太原市2018年约有2500家餐饮企业,算上各大院校食堂,每天约5000台蒸箱同时使用。若采用商用节能蒸箱的话,每天可节省气120000m³,费用约395000元。每月节省的费用约11850000元。” 穆喜龙说。
创新经营拓市场
然而,他的商用智能变频节能燃气蒸箱却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这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没人敢冒险。”穆喜龙曾就合作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多次分析,也曾向一些知名企业和专业人士毛遂自荐。
比起传统蒸箱,商用节能蒸箱的成本太高,售价让很多顾客望而却步。大家普遍对他的技术很认可,可却对市场应用性没有信心。这么好的产品怎么才能让大家都使用上呢?穆喜龙心里十分苦闷。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和客户的详谈打开了他的新思路。“产品确实很好,但是对于我来说太贵了,而且效果没有对比,如果先试用一段时间,真的节能我就把省下的燃气费来付设备的钱,怎么样?”穆喜龙觉得这个方法可行,研究最终选定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这种新型模式是节能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一经推出,那些之前还在观望的客户立刻来签订合同,商用节能蒸箱也渐渐的打开了销路。仅在山西太原,穆喜龙就与约70家餐饮企业达成了合作。
不忘初心担使命
以质量求发展,以信誉打品牌。做一个品牌很容易,做一个长期的品牌就需要新产品,终身的好服务。创业成功的穆喜龙没有只把心思放在自身发展上,而是想如何提高全社会对节能环保厨具的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疫情期间,虽然节能服务行业受到不小的冲击,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仍然冲在抗击疫情、复产复工的最前线。目前,随着各大企业陆续复工,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采取暂缓收款、延期分享等模式缓解企业困境,保障生产企业正常运转。
“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创新驱动,带动的将是整个厨具设备行业新氛围和趋势的形成,从而让厨具行业在传统大规模制造和低价营销发展道路中,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穆喜龙说道。
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20〕790号),提出“在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各地在推进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处置、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时,要对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全面开放、一视同仁,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节能环保企业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展相关业务。”
有了国家的政策保障,激发了穆喜龙在节能环保领域干事创业的干劲和信心。
他说:“近几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上海节能服务产业年产值约360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收入11.8亿元。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我省还较为新颖,接受度和执行力相较于其他地区滞后。我们拥有优于市场上90%的产品,也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希望并欢迎各企业协同共进,将节能事业推出太原,推出山西,走向全国。”
他表示,公司将不断夯实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在持续推动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攻坚上下非常之力、用恒久之功,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为实现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记者手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最新的嘱托。十几年来,穆喜龙不停尝试,不停探索,一直都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搞发明、搞创造的初衷。但毫无疑问,他所做的一切研究与发明就是“创新”。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仔,到手握3项专利的民间发明家,穆喜龙乐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惧困难、不畏失败,敢于尝试与探索的勇气无疑就是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
来源:山西科技报 冯建龙 牛引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