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全省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178.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9%。春耕生产有序开展,果菜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渔业生产发展较快。
今年以来,我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先后组织召开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机农艺融合座谈会、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视频会议、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等,印发2023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将全省粮油生产任务分解下达11个市。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1.4万名农技人员包县包村包主体、到村到户到田头开展技术服务。据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圆荣介绍,冬小麦大部分已进入抽穗期,苗情好于上年、好于常年。从目前长势看,后期如无大的灾情,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当前,春耕备耕进展顺利,土壤墒情适宜、农资储备充足,全省春播工作已陆续开始,播种作物有玉米、杂粮、露地蔬菜等。预计今年春播粮食面积比上年略增。另外,我省今年谋划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聚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开展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推进吨粮田、吨半粮田创建,带动全省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制定粮油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发布有机旱作集成技术模式,发布主推品种、技术、标准,瞄准耕、种、管、收各环节,推广集成组装配套丰产技术,促进单产提升。
年初,我省出台“十四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瞄准全年新增16万亩设施农业目标,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一季度果菜生产稳定增长,全省蔬菜产量99.3万吨,同比增长4.1%,主要以设施蔬菜为主;水果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11.6%。
一季度全省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生猪出栏345.5万头,增长7.6%;牛出栏16.4万头,增长6.6%;家禽出栏5549.0万只,增长4.3%。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2.7万吨、32.4万吨、36.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1%、0.6%、7.4%。
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畜牧与兽医局局长谢卓介绍,我省着力实施畜牧业“五五战略”,下达1.38亿元资金支持495个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制定养殖、饲料、兽药、屠宰等9个生产标准,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工作,及时发布了生猪价格周报并进行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及时出栏、补栏,开展了全省生猪产能评估,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调整,确保能繁母猪和规模猪场数量保持在合理范围。畜牧与兽医局组织人员深入牧同、古城、九牛等省内乳品加工企业开展调研、组织座谈、商讨乳品销售对策,联合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开展了乳品进社区、进校区、进企业等消费帮扶活动。与安徽、陕西中小乳品加工企业对接奶源收购,拓宽省外销售市场。同时,制定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和晋北肉类平台年度建设任务,组织参加粮改饲论坛暨第五届中国青贮饲料质量评鉴大赛,并围绕我省饲草产业发展形势做典型交流发言。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规模养殖场和规模以下养殖场技术指导,明确全省全年完成307个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任务。
我省渔业尽管占比小,但生产发展较快。省农业农村厅农垦与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董健京告诉记者,一季度全省渔业养殖面积25万亩,同比增长21%;产量0.98万吨,同比增长10.5%,这个成绩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不断加大对渔业的资金投入,深入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积极推广应用陆基圆池、鱼菜共生等高密度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有效解决了之前冬春季气候影响不能进行渔业生产的瓶颈问题。目前,全省已建成运行各类现代养殖设施500余套,为一季度渔业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了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