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4000多年前眼线膏容器掩藏不住青铜时代的人们对美的追求;一把青铜晚期的仪式用斧与出土于赵卿墓出土的青铜戈异曲同工;古老的西亚楔形文字与中国象形文字默契地谱写“爱在西元前”……4月18日,“文明‘叙’语——古叙利亚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95件(组)精品文物分别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代尔祖尔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完美呈现来自亚非欧三大洲“交叉路口”的古代文明面貌。
▲青铜晚期的仪式用斧
西亚地区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叙利亚因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多种族群、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代文明。在展览开始前,一组对照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与古叙利亚文明发展进程的参照系,清晰地展现不同文明的发展脉络。
此次展览共分四个单元。“曙光”“变革”“碰撞”“融合”分别讲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的文化脉络。
▲刺猬形奠酒容器距今6000年-5100年
第一单元全方位呈现石器时代叙利亚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址和遗物。看起来蠢萌可爱的“小刺猬”,其实是距今6000年-5100年前的奠酒容器;已经装有着4个轮子可以行走的“小车”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泥塑蓬车模型;因发现藏有油性物质而被专家认为是眼线膏容器,承载着距今4000余年古人对美的追求……这些哈拉夫文化、欧倍德文化以及乌鲁克文化的精美彩陶,构图繁缛华丽,器表光洁度高,被认为是古代西亚地区彩陶的巅峰之作。
叙利亚的先民是最早使用青铜制作武器的民族之一。此次展览策展人介绍刘鳞龙介绍,古叙利亚是古代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既是重要商道,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距今5100年左右,随着城邦国家的崛起,冶金术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人们生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日益丰富。远距离贸易促进了古叙利亚与周边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珍稀材料、宝石、青铜等制品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在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观众可以明显感受到东西方文明如从四面八方驶来的战车,在古叙利亚这片文明之地碰撞、交流、融合。尤其是宗教、建筑、艺术、文化、思想等方面,多元文明彰显了古叙利亚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相互影响。展览中一件破损的青花瓷瓶位于第四单元的尾声。这件现藏于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正是文明融合的见证着。
▲西亚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中国古文字比较
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字的创造,许多观众对中学课本上所学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充满了好奇。此次展览将西亚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中国古文字作比较,“鱼”“鸟”“箭”等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极为相似的形状,人类的智慧又一次相遇。刘鳞龙介绍,大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生活在今天伊拉克南部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种最为古老的文字最初属于象形文字系统,经过不断更迭,字形结构逐渐简化,最终抽象成表意符号。
本次展览展期至7月9日。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赵志明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欢迎观众走进博物馆,通过叙利亚的精品文物追叙一段古老的文明传奇。
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